
每當在國外生活久了,回國都會感慨:國內真發達啊!的確,國內確實很發達,發達到大家出門不需要帶錢包,發達到不想出門也可以宅家里定外賣、逛淘寶,發達到衣食住行樣樣都有別人來幫你完成。然而,有一位新移民在回國兩周后,又再一次回到澳洲,對我說:即便國內科技再發達,他卻感覺很空虛,很無力。何出此言呢?
這位朋友說:當回國以后,第一天從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床上醒來,下樓發現早餐店就在拐角,便利店就在小區門口,各大快遞公司的車子正在門衛室“卸貨”,這時候確實讓我感受到,國內有澳洲無法企及的方便。
在澳洲,商業區與商業區之間至少也要隔了好幾公里,商店還經常開的晚關的早,下樓買早餐,出門就能收快遞的日子,幾乎不可能。于是我問:那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會覺得回國空虛呢?這位朋友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回了國發現,很多在國外習以為常的事情,回了國一看,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國內雖然基礎建設跟上了國際,但骨子里卻還是比澳洲差了一大截。
以前在澳洲的時候,總是抱怨公共交通不行,公交車和火車很難有準時,但是回了國才發現:國內的公共交通看似“發達”,但擁堵的路況所消耗的時間完全也抵消了這一點的方便。更不要提自己開車上路了:在國內開車的時候,總要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生怕有一輛車橫插進來,占了自己的道;更重要的是,國內似乎經常能看到修路,與澳洲這邊修路一定要隔起屏障不同,國內的修路通常就是放幾個路障就完了,不僅讓人覺得有礙觀瞻,更加讓司機措手不及,更加重了堵車。
然而在澳洲,修理道路是一定要圍起來,甚至還有大大的告示方便司機們及時看到的。更重要的是,在澳洲修路,經常還會在旁邊灑水,不讓灰塵揚起。
網上總是充斥著各類對澳洲療環境口誅筆伐的文章,很容易給人一種:澳洲的醫療條件很落后的感覺。然而親身體驗并非如此。國內去掛急診,雖然速度確實快,但往往候診室里總是一片狼藉:有哭鬧不止的小孩,亂扔垃圾的病人,而且取到預約號后還必須一直在候診室里等著,因為醫生只會告訴你你前面有幾個人,卻不告訴你到底幾點能看病。相反,在澳洲看GP雖然需要預約,但一般都準點準時接待你,而且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小診所的候診室一般都很安靜,給你一個充分隱秘的空間。
在國外,教育有明確的界限:在學校歸老師管,在家歸父母管。然而在澳洲,家長和老師的關系是平等的。家長當然也可以協助老師的工作,督促孩子完成一些作業,老師可以像對待大孩子一樣,在群里訓斥、命令家長。畢竟,老師和家長,本來就應該擔負不同的職責。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或作業完成得少,第一責任人也應該是老師而不是家長。
當然,上面這些比較,也都是來自于朋友的個人理解,他也抱怨了國內空氣不新鮮、在國內感覺不舒服的日子比在澳洲多,還有感覺國內公共場合辦事,辦事人員常常借著一點職權就愛答不理等等,這些都是讓他感覺無所適從的地方。
但需要承認的是,移民之所以羨慕回國的日子,無非也就是網購方便、無現金支付方便,但其實在澳洲,隨身攜帶信用卡并不難,上網網購也只是快遞慢點、郵政不會送貨上門而已。
所以,一點點小小的不方便,其實還不構成讓許多澳洲人艷羨中國的理由。歸根結底,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移民就是選擇拋棄之前的、擁抱現在的,與其抱怨、對比,不如過好自己的生活,用心經營。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5-09 13:00~15: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5-10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5-13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