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00萬美元購下一片5000英畝農地當農民?!
你可能覺得這個投資者瘋了!
但是,就是卻真實存在著這樣一個投資移民案例,近日,一名來自中國的投資客以近2000萬美元現金購美國德克薩斯下巴克耶小鎮及其周邊約5000英畝農地,引起當地轟動。
而其實,近年來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出現了眾多華人當農場主的情況。而在歐洲,華人面孔的農場主也并不少見,只是或許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在中國傳統觀念里,農民是一種相對地位不高的職業,很多中國人都不愿選擇去做農民。那么,華人為何會放下偏見選擇當起了農民了?
當菜園園主,租地種田只為“解饞”
意大利《歐洲僑報》報道,蔬菜種植已成為意大利普拉托華人的新興產業,“中國菜”的銷量越來越大,就連一些紡織企業的老板也開始承包土地。意大利農場主聯盟的數據稱,現在普拉托1/4的耕地已經由華人企業或華人個人租種。
普拉托華人生產的時令蔬菜,包括大白菜、韭菜、白蘿卜、冬瓜等等如今不僅在意大利的中國貨行隨處可見,更是堂而皇之的走進了意大利超市,登上了意大利人餐桌。
在西班牙也是如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曾報道,一位旅西菜農介紹說,西班牙蔬菜的通常利潤都在50%以上,而一些中國蔬菜,如小油菜、韭菜等利潤則更高。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餐館、百元店等曾經在華人中十分流行的行業,都基本飽和且競爭激烈。這些都讓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這個華人曾很少涉獵的行業。
當酒莊莊主,面對酒瓶子心態各異
在歐洲,特別是法國,葡萄園種植是田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些華人或中國金主就選擇了用資本裝滿自己的“酒壇子”。
新華網稱,法國最大的葡萄酒莊地產商VT公司處透露,按購買面積計算,中國投資者已成為法國酒莊的第二大買家,僅略次于英國。
這些投資者中,不乏大企業的身影,比如中糧和開元。他們希望把酒莊打作工具,生產很多葡萄酒,然后全部銷往中國市場,在那里他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自產自賣,這樣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中國投資者已成為法國酒莊的第二大買家,僅略次于英國。
當然,酒莊還是中國人的投資方式之一:抄底買入,獲利之后便火速賣出。廣州《南方都市報》報道,“部分中國人已經賣掉了自己的酒莊,投資循環的速度在加快,新業主也還是中國人”,波爾多葡萄酒專業記者雅內安森寫道。
當農場場主 海外種糧返銷中國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在各種依賴進口的糧食作物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豆和玉米。
上海澎湃新聞網報道,中國官方也贊同農業“走出去”,支持開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鼓勵中國企業跨國承包土地,發展一種新型的“糧食返銷”模式。俄羅斯遠東低廉的土地租金,吸引了大量中國商人前往種糧,再返銷回中國。讓一些中國民營企業幾年前就嗅到了商機。
北豐公司總經理寧明旭介紹說,早在2009年,北豐公司就開始嘗試返銷。“我是2008年在俄羅斯租的地,剛開始去時租了10萬畝,現在已經達到20萬畝。”
來吧,做個快樂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