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這個問題,每一個移民來加拿大的人都問了自己百遍、千遍。每一個時期會有不同的答案,會有不同的情緒,把它們完整串聯在一起,差不多就是你在加拿大的全部記憶了。
其實,很多人來到加拿大是不如意的,特別是是那些從國內一線大城市、企業高管或高級專業崗位突然之間來到萬里之遙的陌生多村,心理落差有時候可能幾年都無法平復。
一種是職業上的落差,一種是朋友圈的落差,一種是生活節奏的落差,還有種種源自內心的失落感,可能會在靜謐的深夜一起向你襲來,更可能會在大雪封路的午后,令人倍感無助。
也有的人意志很堅定:我就是喜歡這樣寧靜而近似于獨處的生活,或者是,我就是為了子女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答案,但相信有不少人會說:來加拿大,我得到了房子啊。
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那些移民到加拿大超過20年的家庭比在本地生長的家庭更富有,資產更雄厚。
據加通社報道,統計局通過分析1999年至2016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將移民家庭與出生于加拿大的家庭在財務生活的多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在過去20年期間,移民家庭與本土家庭的資產都有了質的飛躍。
那些移民加拿大20年以上、家庭主要收入者為年紀在45歲至64歲的移民家庭,平均資產從1999年時的62萬5000元增長到2016年的106萬,20年間增長了43萬5000元,漲幅超過了69%。
相比之下,那些主要收入者是出生于加拿大本土的家庭其平均資產較少,但漲幅更大。在這20年里,這類家庭的平均資產從51萬9000元漲到97萬9000元,增加了46萬元,幅度超過了88%。
這份研究發現,造成這個差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移民家庭更傾向于將錢用來買房。統計局表示,“與本地家庭相比,移民家庭的資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住宅,而退休金資產比例更少。”
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移民家庭擁有自己的房產。而到2016年,這類家庭的房屋持有率已經超過了本地家庭。
就拿筆者來說,財富的兩次飛躍都與買房有莫大的關系,特別是第二次買獨立屋,63.38萬元買進,一年不到居然同條街叫價102萬元,連走路都感到腳底下在飄。
但好景不長,對于加拿大賜予財富的感恩心理,已經漸漸被對于社會治安的嚴重退化的恐懼所替代,最擔心的就是孩子會不會受傷害。
所以,近幾年,相信很多人也會有同感:雖然房子漲了不少,但幸福感卻在持續下降,迷茫感甚至恐懼感卻與日俱增。
何去何從?
不少人選擇了回流,不久前某中文論壇的一個大熱帖就是講的各種回流故事,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家在這里、至親在這里,又怎么回得去?
移民到加拿大來你究竟是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相信現在很多人想起這個問題時會百感交集,說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假裝堅強、假裝胸有成竹而已。
但這終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更何況,有的人已經成為隱性貧困戶,房子對于他們而言是負資產,而不再是財富的象征。那么如何想通這個問題,就變得尤為迫切了。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5-30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
時間:2025-05-30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5-30 14:00~16:00
地址:常州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