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節是美國人獨創的重要節日。感恩節的熱鬧程度有點像中國人過中秋、過新年,要闔家團聚,共度佳節。
感恩節的由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說法是1621年在麻薩諸塞州登陸的清教徒和當地的印第安人共同舉行秋收盛宴,感謝印地安人的幫助,因為沒有這些印地安人他們無法在第一年生存下來,這次盛宴就演變成今天的感恩節。另外一個則是1619年由伍德利夫船長帶領的36人在維吉尼亞州登陸,舉行了歷史上第一個感恩節祈禱。
感恩節如何成為國定假日
1789年華盛頓總統首次宣布當年的11月26日星期四為全國感恩假日,隨后的總統也宣布過類似的總統令,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感恩節才正式成為固定的年度全國假日。
當時一位名叫沙拉.約瑟瓦.黑利的女作家(兒歌〈瑪麗有只小綿羊〉的作者)受到清教徒日記的啟發,決心再現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感恩盛宴的傳統,于是從1827年到1857年一直不懈努力推動把感恩節設為全國假日。林肯總統1863年首次宣布11月最后一個星期四慶祝感恩節。1939年羅斯??偨y決定把感恩節提前一個星期,讓大蕭條時代的零售商有更多的時間促銷,但此舉遭到反對。1941年,國會通過法案。由羅斯福總統簽署把感恩節正式定為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大餐吃什么
感恩節大餐是一年中最豐盛的聚餐。菜單的主要部分仍然保持300多年前第一次感恩節大餐延續下來的傳統菜肴:肥嫩的火雞、填充佐料Stuffing、蔓越莓醬、烤四季豆鍋、烤甜紅薯鍋、烤玉米鍋、南瓜派、土豆泥﹔還有自家烘烤的面包、山核桃派、蘋果派或蘋果蛋糕等。
許多家庭的Stuffing食譜里還會添加本地出產的新鮮蘑菇、栗子。鮮榨蘋果汁也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由各國移民帶來的家鄉美食也常常添加在餐桌上,如猶太人的傳統蘋果蛋糕、墨西哥人的塔可餅、中國人的烤鴨、韓國人的泡菜。
感恩節大餐從下午開始,持續到晚上。餐桌布置形態各異的小南瓜、蘋果、玉米、干果和蠟燭。溫馨的感恩節聚餐讓忙碌的人們重溫家庭傳統,相談甚歡。
第一次感恩盛宴沒有火雞
現在美國人的感恩節大餐少不了火雞。不過位于華盛頓的印地安文化博物館廚師長格蘭特說﹕“1621年清教徒與印第安人的聚會上沒有火雞。1621年在麻塞諸塞普利茅斯舉行的第一次感恩活動上,當時的菜單有煮南瓜、漿果、野鹿,還有魚類和貝殼類海鮮,當時他們沒吃火雞。”
他說,那時候的火雞肉不能吃:“那時候的火雞會飛。它們不像現在的火雞那么大腹便便,飛不動了。那時候火雞會飛,所以它們的肉很硬,不能吃。”
那一年的感恩盛宴也沒有現在的火雞大餐中必備的南瓜派、土豆泥,那時候這些東西還沒有傳到新英格蘭一帶。
海外華人也過感恩節
不過,來到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漸漸的也開始過感恩節。華人過感恩節不只是出于入鄉隨俗的原因,還因為華人們對感恩節的核心“感恩”文化,并不陌生。華夏民族自古“敬天法祖”。上古時期,在隆重的祭天儀式上,人們誦祭文、奏雅樂、獻祭品,都是要報答皇天上帝哺育萬物之恩。
不只如此,其實中國人的很多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祭月和祭拜土地神的活動等等,都不只是為了慶祝豐收,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表達對神的感恩。
中國人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恩重如山,恩同再造。可以說,感恩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此種心境,令人收斂驕氣、心存感念,不把福報功績視作理所應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培育之恩、友人的信任相助,而最為重要的,便是仰望上蒼,不忘天地造化,神明護佑的洪大恩典。
如果想了解更多美國移民信息,請關注澳星出國官網。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5-0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5-23 10:00~17:00
地址:廣州澳星出國
時間:2025-05-30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