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投資移民計劃的發展歷程歷經多次重要變革,深刻反映出香港不同時期的經濟社會需求與發展戰略導向。
彼時,香港經濟遭受 “非典” 重創,陷入蕭條困境。為振興經濟,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該計劃規定,投資門檻為不少于 650 萬港幣,投資范圍涵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證券領域,同時明確七年內投資資金不得套現。這一計劃旨在吸引那些有意將資金投入香港,卻不參與本地經營業務的投資人來港定居,期望借助外部資金的注入,刺激香港經濟的復蘇與發展,為香港的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隨著時間推移,申請人數日益增多。鑒于此,香港特區政府對該移民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申報要求從原本的 650 萬港元大幅提高至 1000 萬港元,并且將房地產投資金額排除在外。此次調整意在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金融等領域,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增強香港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競爭力與吸引力,促使香港經濟向更高質量、更具活力的方向轉型升級。
到了 2015 年,香港特區政府基于對當時經濟形勢的判斷,認為香港經濟已逐步復蘇,在這一階段,相較于資金,香港更需要各類專業人才來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社會上對于投資移民計劃可能進一步推高香港樓市價格的討論熱烈。在此背景下,行政長官梁振英宣布暫停接受該計劃申請?;仡?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全球共有 34759 人申請該計劃,其中 33013 人是擁有外國身份的中國籍大陸人士。此次計劃關閉,標志著香港在經濟發展戰略上,從側重吸引資本向側重吸引人才的重大轉變。
在《2023/2024 年度財政預算案》的 “引進企業,匯聚人才” 部分,香港特區政府重磅宣布推出新的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此次重啟,旨在吸引外地企業遷冊到香港的同時,鼓勵申請人在港投放一定金額的資產(不包括物業投資),經審批后便可來港居住及發展。這一舉措體現了香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希望借助投資移民計劃,進一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吸引全球資本,助力香港經濟的多元化、國際化發展,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的地位。
2023 年 10 月 25 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正式官宣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明確投資者需在香港投資 3000 萬港元或以上于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方可申請來港。這一決策進一步細化了投資移民計劃的投資方向,將資金重點引導至金融市場相關領域,期望通過大規模的資金流入,活躍香港金融市場,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推動金融行業創新發展,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和專業人才匯聚香港。
2024 年 10 月 16 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提出優化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允許投資住宅物業。不過,成交價須為 5000 萬港元或以上,且投資于房地產獲計算入投資總額上限為 1000 萬港元。這一政策調整旨在平衡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吸引更多高凈值人士投資香港,同時也為投資移民者提供了更豐富的投資選擇,有助于進一步刺激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活力,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為香港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3-28 14: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5-0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5-23 10:00~17:00
地址:廣州澳星出國
時間:2025-05-30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